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378|回复: 2

[转帖]话说夜郎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西北摄手 发表于 2009-10-7 01: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郎遗址<hr size="2" style="WIDTH: 92%;"/>境内,尚有一些从古夜郎时传承下来的古老地名遗址;还有一些民间收藏与出土的文物,对研究古夜郎文化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牂牁江与茅口《史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牂牁江起源于郎山(老王山)牂牁寨下的茅口,茅口段为豚水之终。牂牁水入江之始,即牂牁河水与磨盘河水成牂牁形的“一锁三江”汇人豚水而得名,后将这汇流处誉名“牂牁吐浪”。茅口,位于牂牁江畔,《史记》说:“南夷牂牁夜郎也”,“牂牁,唐蒙开以为县,王葬名日同亭矣。”   茅口古渡,在西汉前称牂牁渡,公元9年王葬篡汉时,牂牁改为同亭,牂牁渡改为同亭渡。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产消除玉莽的影响,恢复牂牁渡,后改茅口渡。清雍正六年(1728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又以其姓氏(西陵觉罗)改为西林渡,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牂牁寨上有寨名阿女,阿女寨的遗址尚存在牂牁寨公路坎上,有被破坏了的屋基,屋基上尽是瓦、碗、罐片。前些年盗宝者轮番于深夜偷掘,基土翻了多次。传说阿女寨全是妇女,没有男性,寨南面现公路坎上有一块岩石,下端有一口,口后有两个通孔,形似女阴,传说是人的来源。故牂牁,同亭、板亭、那蚌、那当等附近的古人视如祖先,每年7月当图腾崇拜。据《贵州通志》载:"僚在牂牁,其妇人七月生子,死则竖棺埋之木耳”。“僚,盖蛮之别种……其丈夫称阿著,阿改,妇人称阿夷……"阿夷即阿女,阿女寨上,木城遗址下,那蚌寨旁有勒刚寨。“勒刚”乃佬族语,其名为多同。多同即夜郎王,多同死后,其下有大濮王、小濮王、巨王。今大、小濮王(彝语称卜王)、巨王寨尚存。多同死后埋在寨对面悬崖绝壁上的月亮洞中,故勒刚以多同名命名。  茅口现尚存四座古城遗址。石城位于茅口西陵渡吊桥西头马鞍山下,名仡佬城,又称“王城”。遗址尚残存城墙一段。外墙为溶塌角砾石砌成;城东残墙可见。内城墙尚残存东西靠梯子峡一段,约1.4米高。城内面积约8亩。城南有大井,井泉清莹,足供城内人吃用。城墙末使用粘物,确为汉前所筑。另外三座是木城。一座位于今茅口乡政府至茅口中学;一座为今木城寨;一座的遗址在打铁关下的那蚌寨旁。从山下到山上,以鼎足之势护卫着阿女、勒刚、牂牁寨。与"王城"(石城)隔水对峙,互为呼应。《后汉书·郡国志》载:牂牁郡,武帝置,雅阳西千五七百里,十六城…….谈指,夜郎……史实遗址合。   在境内有几条古道:夜郎至岩脚的古道,尚有残石,路基隐约可见;六枝至郎岱的古道已经几十年无人涉足,多数被土埋没,茅口至猴儿关的古道,断断缓卖若隐若现,只有郎岱至茅口的古道在打铁关及半坡塘一带断断续续约四公里完好,宽四至六尺不等。省内专家(如已故的田署岚先生分析,此道为滇黔古道,是唐蒙所修无疑。   二、郎岱现郎岱镇住地  彝文《水经注》说:“夜郎县是夜郎国,唐蒙开以为县,温水自西北流”。“温水、牂牁江,是北盘江的古称,查北盘江文流,只有月亮河是从西北方向流人北盘江(即牂牁江)”。《安顺府志》说:“月亮河在(郎岱)北二十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属而人茅口河”。还说郎岱、镇宁、归化(今紫云)之西北盖属夜郎。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所由得名此。夜山在普安厅兴义府界,为二盘分山也。《郎岱木城碑记》说:“蛮夷自大,住郎岱境内。夜郎之兴废,或称王,或置郡改县,累经沿革,郎岱之名如故”。省内有些学者专家称郎岱为夜郎宗长之国或夜郎宗长住地。   郎岱历代产酱,久负盛名。与《史记》说:“独蜀出拘酱,蜀贾多持窃出市。有专家学者分析,郎岱北面岩脚羊场的千年古道,北经猴儿关到七星关,以道宣宾市,出蜀郡,是汉前蜀贾拘酱以市夜郎之道。《后汉书·郡国志》说:“夜郎,出雄磺,雌磺”。郎岱是贵州历史上雄磺、雌磺主产区。安顺府志·物产篇》又说:郎岱产雄磺。民国28年(1939)出版的《贵州经济》载:"郎岱产之雄磺,为贵州雄磺矿中之最佳者。”   三、六枝南极山古城遗址仡佬族语为“开米格仁”(仡佬族称六枝为蜂王妈妈的城或蜂子朝王似的遗址,就是“六枝古城”。  在今南极山上。彝经称“夜郎国都”,亦传为“夜郎国夏都”。开米格仁是黄果树瀑布上游白水河的发源地,是古道通牂牁江番禹的必经之路。彝文手抄本《献酒经》说:“陇古叠附近有古城”。《安顺府志》说:“南极山高,沃野平连陇水”。南极古城,海拔1499.33米,遗址至今尚遗留城墙三道:一、二道城墙长1415米;第三道城墙只有270米。第一道城门宽1.2米,内墙高齐垛口2.6米,外墙加坡度,再加一米高的垛口总高度为9.1米;城门墙厚0.66米;第二道城墙门宽1.2米,高2.24米,厚0.65米,门坎高0.27米,厚0.11米;第三道城门宽1.25米,高2.05米,厚0.93米。内高2.6米,外高8米。墙外坡度较陡,石墙垛口坚实,所有城墙都无连接物,全是顽石垒成。城内有居住遗址,有千年古藤,古城山顶有蓄水池,山腰有水井泉水,现南极山已建成公园。   四、夜郎都邑牂牁(同亭)大量的戛、那村寨尚存:如戛猛、戛猛新寨、上寨猛、戛陇、大、小、戛那、戛细、戛新、戛纳、戛费、戛洞、戛陇塘、戛打、上、下戛石、戛卧、上、下戛枝等带戛的地名。那奎、那海、那埂、大小那扎、那歪、那群、那味、上、下那营、那路、大、小那备、那史、那送、那哨、大、小那闹、下那寨坝、那克、那见、那天、那奇、那秀、那堵、那宋、那黑、那备、那戛、那盘、那鲁、那早、那汉、那卧、那贡、那当、那蚌、上、下那味、那瓦、那者、那酒、那度、那控、那扯、那亥、上、中、下那戛、那起、那力、上那者、那志、那够、那价、那木、那纳、那马、那间、那冗、那瓣、那市、那佬、那歹、那宽、那孔等,在六枝两千多个地名中,占五分之一。这些带戛、那的村寨古时都是仡佬族居住。佬族语“吃”都称为“戛”。那个邑君管32个戛72个那。带“戛”的地方,多是平坦的田地,肥沃、出产,邑君划为粮庄。如上、下戛石、戛卧、上、下戛柱主产粮食,戛洞(吃水的地方戛洞渔塘等水产养殖的地方)。不出产的地方多称“那”,主产工艺品。如:从事熬糖、发豆芽、推豆腐的是那固坝、那当;从事烧制陶制生产的那恰等。云南省元谋县出土古人类化石的村子叫大那蚌村大那乌寨;六枝出土古人类化石的地方在那克村的桃花洞。彝族部落进入夜郎地区后,称仡佬族的“开(场或城)为底”,即濮底、濮王,并将“那”的一些地名改为“倮”,如倮瓦、倮木……

20

主题

10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sidled1218 发表于 2009-10-7 06: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有点看法,大家看看。文章里出现的很多民族词汇我认为应是布依族语音译,如,勒刚、那戛、那盘、那鲁、那早、那汉等,记得《布依族史》上说,广西乐业布依族语称“那夜”,不知道是否有联系。

14

主题

9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edebowsaw5 发表于 2009-10-7 1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勒刚”文中说是仡佬语的“多同”,即夜郎王的名字,不知道仡佬语中是否有该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