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48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依族研究硕士论文《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初探》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
sopshoe562 发表于 2009-10-7 05: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这首歌谣是以唱颂铜鼓为主题的,但仍系统详细地叙述了布依族春耕、施肥、管理、秋收等生产生活过程,反映了布依族劳动和体闲的生活情景,传播了生产劳动知识,积聚了布依族人民生产劳动的实践经验。在布依族民歌中,以劳动生活为题材的很多,通过这类歌谣,不仅陈述了布依族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特点,而且把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和获得的知识保存传承下来,使这些经验和知识得以代代相传,代代丰富。由于历史上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诗乡歌海”的扁担山布依族社区,几乎每个老人都能以歌代言咏唱劳动歌曲,既“作为生产经验的艺术性概括的教科书,又给后代人以巨大的教益”①。以口头语言作为表现形式的歌谣,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所以说“歌谣的本身无异于民间文化的储蓄所”②。 语言不仅是重要的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③,“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口语保存了更多大众语言的意识和形式”④。“贵州普定布依族铜鼓十二则”民歌,便既体现了布依族“以老人铜鼓算数”,“上寨的父母叫我们拉猪粪放秧,挑马粪放田”,“叫我们扯秧,栽秧”,“叫我犁大田晒霜,叫我犁大田抗冬”尊老敬老的传统思想美德,又反映了世代以个人劳动经验积累为特征的布依族小农稻作文化“不听老人言,没有米过年”⑤的客观现实。在体现布依族对铜鼓的尊崇(以老人铜鼓算数)和打铜鼓时“山羊和叫,皮鼓相欢”的神秘性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反映了他们“哪月空了哪月打,哪月闲了哪月锤”,“肚子饿了吃饭才是真”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既体现布依族全民老幼勤苦耐劳的高尚情操,还反映了他们“忙着上官家公粮,忙着交佃户地租”“自然随和、折衷变通、开朗向上的文化心态倾向和民族个性”⑥。换句话说,语言不仅是民族思想的直接现实,而且是民族文化特性的真实体现。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传承。一个族群、民族的语言是在特定生存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产生的,其语意蕴藏着深层的文化元素,内涵着民族的心理趋向和感情认同。尤其是无文字民族的语言,更集中映射了民族文化元素,深层心理和认同注释:①《布依族文学史》编写组:《布依族文学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页。②陈国钧编译:《贵州苗夷歌谣》,谢六逸序。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25页。④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第122页。⑤布依族谚语,引自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歌谣(谚语)集成·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卷》,贵阳:1988年,第220页。⑥韦启光等著:《布依族文化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