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493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依族研究硕士论文《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初探》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1#
414751540 发表于 2009-10-7 0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文字借用符号的象征在于人的诊释。对同一符号,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的人见仁见智,因此符号意义的解读具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持、积累和统一,不利于建构族群的共同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共同体,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衍播布。有文字的民族运用文字作为民族文化的表述载体,使主观随意性强的意义符号文本化、固定化和统一化。在“中国”这一统一体语境中,以汉字(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表述方式,其他民族文字体系特别是无文字民族统摄于主流话语之下,在文化交流互动过程中,时时处处困扰在边缘从属的境况,难免不在心理上产生“边缘的焦虑”①。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相关利益,迎合国家权力话语,自觉地学习以汉字为言说方式的汉文化,以期跻身于“中心”,消除边缘的心理焦虑。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也要求各民族团结于统一民族国家之中,“中心的渴求”,以汉语文作为族际的交流沟通语言,各民族为了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资源配置,积极地学习汉语文。布依族早在汉代以前,就开始与中原汉文化接触②,到明清两代,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布依族地区,学汉语、习汉俗已成为布依族“文明”的共识,民国时期更是“与汉人多所接触,所以汉化较深”,男子“识汉字懂汉语的约在半数以上”③。布依族精英知识分子在学汉文的同时,借用汉字符号记载本民族的宗教经典,使民族文化有“本”可依,民族历史有“据”可考。布依族借用汉字记录世代口耳相传的宗教典籍的文本,称为“摩经”,其文字俗称“方块布依字”。注释:①张新民:《边缘的焦虑与中心的渴求—在“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张明整理,打印稿。氏著认为,一方面贵州建省(1413年)是中央王朝大一统思想文化理性的要求,从地方志编纂的情况看,贵州既然建省,中央王朝修纂《一统志》,不能遗漏贵州,遗漏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统志;中央王朝要治理边地,也需要了解地方性知识。另一方面,“贵州长期处于边缘,本土士大夫知识分子多明显有一种边缘性的焦虑”,他们主动认同中原文化,“用中原文化来改造地方文化,希望能缩短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距离,并进入文化秩序结构的中心”。由于中央行政话语的渗入,要求各少数民族纳入大一统的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之中;而长期受到歧视的少数民族(包括布依族)处于边缘,从心理产生边缘的焦虑。布依族知识分子和民众在认同汉文化的同时,都渴望通过习汉俗、学汉文改变边缘地位,进入“中心”。②《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32页。③岑家梧:《仲家作桥的道场与经典》,《岑家梧民族研究文集》,第210页。

一、“方块布依字”的构字法

“方块布依字”的构字绝大多数是直接借用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符号,自创字或新造字仅占少数。根据周国炎的研究,方块布依字的用字和造字法主要有四种①[img]images/smilies/default/sad.gif" smilieid="2" border="0" alt="" />一)借用汉字记录布依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这在方块布依字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字数比例占总数的90%以上。(二)“根据布依语词的词义,用汉语方块字的字符按‘六书’造字重新造字”,即自创字或称“土俗字”。(三)借用汉字的形,记录布依语同义词,读布依语语音。(四)直接借用汉字本身记录。另外,在摩经典籍中,笔者还发现借用一些符号来记录布依语音、义的现象,当属于借“字”的范畴。下面从已正式出版的《古谢经》中摘录几句经文,以便说明上述特点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