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4078|回复: 4

zt试论夜郎国都邑——六枝茅口

[复制链接]

17

主题

8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reverttarn 发表于 2009-10-6 16: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作为历史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治实体,夜郎存在的时间不过两百年,但夜郎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没有随着夜郎国的灭亡而消失,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反而魅力无穷。有关夜郎国都邑所在地,更是成为了专家学者们孜孜以求解答的历史之谜,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更是为人们争论不休,在贵州就有六枝茅口、毕节赫章、兴义、安顺、普安、望谟等地,省外还有广西、湖南、云南也卷入争论中。 【关 键 词】 夜郎 茅口 国都 枸酱 【作 者】 卢俊(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2001级学生)  一、竹王传说与竹图腾崇拜 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写道:“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世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这条史料是夜郎国竹图腾崇拜的记载。它至少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据考证,“遯水”即是牂柯江,亦即今天的南北盘江。第二,其母“浣于水滨”,应是习惯居住在江边水旁而不是其它地区的部落成员,这个部落信仰竹图腾。第三,“大竹”中“闻有儿声”,说明这一部落崇拜的是江边生长茂盛的大楠竹(即当地布依族习惯称之为“龙竹”者),而不是一般的竹类。这种江边生长的大楠竹,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和温热气候的生态需要,在其它高山寒冷处是不能存活的。第四,在这个部落中的大型宗教仪式中应有大楠竹而不是其它作为神圣的崇拜之物。同时,这个部落及其后裔应继承对“大竹”崇拜的相应宗教仪式。从以上四点来看六枝茅口的风俗习惯,可以推出今天的茅口大河与涿水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浣于水滨”即是浣于茅口河。首先牂柯江即今南北盘江,而茅口河属于牂柯江中的一段支流,而遯水即牂柯,所以竹王兴于遯水,说小一点即兴于今茅口河,其次,茅口地处江边水旁,气候比较适应大楠竹的生长,六枝境内生产的筷子,香竿和农民抽水用的竹龙都是来源于茅口生长的大楠竹,这一点可以推茅口不仅有适应大楠竹生长的地理环境,而且也是竹王兴起时的三节大竹来源地。最后,茅口仡佬族人家祭祖时,必于神龛上放置竹筒一只以示祖宗灵位,他们把竹看成是有灵气之物。据老人们说,解放前他们每年除夕都要取竹一根,每节割一道口子,每一节内放入一种种籽,再将清水逐节灌入,每到正月十五将竹割开观察,看那种种籽发胀得好,当年就多种这种作物,往往能获丰收。粮食作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其丰歉关系到一年全家人老幼生活之饱与饥,他们将如此关系重大的成败寄托于竹管的预卜上,足见其对竹的崇拜超过一般。另外,他们在祭山送祖时常这样唱道:“竹子扁担轻轻放,竹子拐杖好好存,走出走进全靠它,它是我们的竹王,它是我们的先人,出门做事它会讲,出门做事它会说,会讲会说是竹王,我们世代敬供它。竹王万世保佑我们,仡佬家家享太平”。①从这些民族对竹的崇拜也可推之夜郎竹王兴于茅口,夜郎都邑与茅口关系甚密。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jinlin 发表于 2009-10-6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关于蜀枸酱与郎岱酱 《史记》云:“孝武帝建元六年,番阳令唐蒙使南越, 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华阳国志校注》云:“周之季氏,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跷溯沅水,以伐夜郎……既克夜郎,而楚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归,遂留王之,号为庄王。以且兰有涿船牂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②按这个记载看,第一,既然蜀枸酱产品从西北牂柯来,说明夜郎国都有集贸商业市场,并且是在牂柯的东南面;第二,牂柯江的水流向是流到番禺城的;第三,夜郎国都只是临牂柯江,并不是在牂柯江岸边,这个“临”字的含义相当重要。据查考,伐夜郎与改名牂柯的时间相距几百年,这里常氏也犯有且兰、头兰相混淆的毛病。如果把这两句话分开来研究又是比较正确的。说且兰停船才改名牂柯,这里只要把且兰变为头兰就正确了。关于蜀枸酱,我认为它是今天的六枝郎岱镇所产的甜酱的祖先。而今的郎岱酱早已名闻省内外。其制作过程是十分讲究且复杂。首先将小麦打成面粉,把面粉蒸熟后形成酱巴,接着将其发酵几个星期,再拿出来晒干碾细,最后按一定比例放入盐和清水,放在露天坝里,白天让太阳暴晒,晚上不用遮盖(除非下雨),让其吸收甘露,这样吸其日月精华,生产出的甜酱香甜可口,是当地人民做佳肴必不可少的佐料之一。据地理学家田署岚先生考据,郎岱与蜀郡相去虽不近,但亦不太远。其北岩脚羊场有千年古道,北往猴儿关,七里关,以道宜宾市,可能就是汉以前蜀贾窃枸酱以市夜郎之道。《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江广数量在西南地区是找不到这么宽的江的,所以应该是江广百步,足以行船。这正好和六枝茅口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三、 从彝文古籍分析夜郎与茅口的关系 彝族是郎岱茅口一带的古老民族,分布在老五山附近的四方井、中寨、箐口等地。彝文经书是由经师世代传抄,用神秘方式保存的,许多彝文古籍中都谈到夜郎王多同的家谱。首先,彝文《指路经》说:“祖母住摩莫(摩指云南寻甸,沾益,宣威,莫指贵州威宁西南),父母螳螂地(指今云南会泽、东川)”。《夜郎同亭·引亡灵路经》“媳要牧莫转,子在堂郎为官,孙在宜那撑天地”。③其次,彝族经师为死者送魂,起点老五山、月亮河,经过一些戛那地方,送到威宁草海后,然后送归云南八大山。这一民俗,似乎反映出夜郎人的祖先,春秋战国时居住云南,经过若干代后,势力扩张到贵州西南部。再次,彝文经书还说:“茅口河为神仙河,江宽广,可十船同渡”。《汉书》说:“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文献,说法竟然是一致的。而今茅口渡口江面仍是宽广,只不过两千多年来的河道,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的破坏,水流量及河床发生变化罢了。如茅口江面,50年代曾因企图在北盘江上通航,盲目炸毁虎跳石,河水急流,水位下降,河床大面积露面,茅口,木城等地老百姓近三四十年来,在河床下面发现不少直径为1——2米的大材,说明北盘江河道两千多年来有过较大变化。所以古书上说这条河通航,也是有道理的。最后,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三祭山活动,要用竹和纸扎的船和轿,轿中坐的王,是用一根竹筒(约一尺五寸)划上头,加上手和脚,船上放刀和矛,这船表示在江口,刀和矛表示权力,另外加上九面纸彩旗,五把纸彩伞,表示这王是九五之尊,有无上权威之意。这一习俗是有历史根源的,是否与史载“竹王竹筒生”有关?今彝族祭祖,仍少不了竹筒。由上也可得出夜郎国都邑应六枝茅口。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sued917428 发表于 2009-10-7 0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从六枝牂柯江地理位置看夜郎都邑 六枝牂柯江景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山名、地名、寨名、江河名以及许多相关于夜郎王的美妙传说,为该景区罩上了非常神秘的面纱。境内高达2227米的老王山,原名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老王和王妃而取名老王山。又如茅口九层山的来历,也与夜郎兴起灭牂柯国有关。相传,夜郎王希望选择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牂柯江打铁关一带山峰重重叠叠,云遮雾绕,恰似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非常有帝王基业气势,于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数来数去只有99个,哪知他竟将脚下站着的一个漏数了,为此他只好非常遗憾地将夜郎国都建在美丽状观、气势磅礴的牂柯江畔。牂柯江景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六枝境内的老王山,险峻的梯子崖,手爬崖、吊锅崖,形成一个天然屏障,将整个茅口围得严严实实,惟有一个形似布袋口的打铁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夜郎国时期,陆路交通不便,夜郎王独具慧眼,在冷兵器时代将都邑建在这样一个可利用天然屏障,易防守,利用牂柯江航运解决交通及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从这一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牂柯江、牂柯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古驿道、古驿站、牂柯古国的龙阴图腾(后叙)、牂柯江畔硕大的王子坟、古峰火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石碑,还有写字崖上古人打刻的“远看青山一群猴,摇摇摆摆顺江游,谁家占得此关地,不出天子出诸候”等诗词,无不显示出夜郎王候的气势和风度。除此之外,茅口一带的老百姓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发掘出土地西汉时期的青铜酒杯,在牂柯江人迹罕至的荒滩上捡到的古兵器;茅口农民在挖地时捡到的青铜手镯和银质针线盒。1988年9月17日至18日,夜郎研究组组织的26人登山考察队在月亮洞中发现埋有三座坟墓,考察队将其中一座坟掘开,将骸骨带回,茅口古镇的老百姓将此骸骨送与史前文化研究者、贵州省科学院曹泽田老师初步鉴定为“比较古老的人”(从残留的牙齿分析)④还有茅口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时发掘的连片铺道路的大青砖等等。⑤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绝对不会用在当时算是高档豪华的大青砖来铺道路。 在六枝茅口一带,还有夜郎王用五行来命名周边城池的传说,与现实地名的相符,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通过千百年来代代口碑相传。传说夜郎王从九层山择都失望而归,只好将国都建在美丽的牂柯江畔,今茅口古镇。为使夜郎国基业永固,夜郎王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命名了5个卫星城,金城即茅口,至今茅口的布依族仍将茅口称为金城,木城即郎岱,有郎岱木城碑为证,水城即今六盘水市政府所在地,火城即中寨火坑,因夜郎王忌讳大火烧城邑,故将火城易名为火炕,土城即盘县土城。金、木、水、火、土的位置正好在茅口周围。以牂柯江为界,以金城茅口为中心,木城、水城、火城、土城正好处于夜郎国都周围。从以上传说,进一步论证了夜郎都邑在六枝茅口,而夜郎国的疆域就是包括六盘水市的所有地区及南北盘江流域一带。 另外,在茅口河塘木城村还有一支夜郎王室的石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间,右傍老王山,左临牂柯江,依山傍水,一片蔗园风光。这个村有100多户人家,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榕,密密扎扎裸露在地面的根须有8.5米长,高大繁茂的古榕显得挺拔俊逸,古榕旁的千年古井深幽甘凉,沁人心脾。木城村家家煮酒、熬糖,户户织布打鱼,属典型的自然经济模式。这里民风淳朴,好客热情,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媳妇,端庄大方,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更令人吃惊的是,牂柯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海拔低,日照强,这一带的人们肤色黝黑,而惟有木城村的姑娘五官端正,粉脸桃腮,身段苗条,长得十分漂亮,尤其是姑娘的柳眉杏目,水灵动人,眼睛都会说话,白玉般的牙齿和仙桃般的红唇再配上浅浅的酒窝,一颦一笑非常迷人,加上一袭自织的黑衣,宽大的衣袖和长长的头巾,随风飘动显得潇洒飘逸,大显宫廷遗风。旅游开发家汪朝阳先生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这里三面环山,惟有险峻的打铁关进出,地势险要;牂柯江解决了水运和生活运用,两岸土地肥沃,盛产甘蔗、水果、蔬菜、花生,的确是利用天险屯兵建都的好地方”。司马迁《史记》载有“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牂柯江就是六枝的月亮河,“月亮河在郎岱城北二十里,至安南(今晴隆)而入茅口河。”⑥《史记》中说:“夜郎者,临牂柯江”,那么,夜郎的方位,自然而然就在牂柯江附近,从今天地理位置来看到应该是在茅口无疑。 另外是三座木城:一座位于茅口乡政府至茅口中学;一座位于今木城寨;一座的遗址在打铁关下的哪蚌寨旁,从山下到山上,以鼎足之势护卫着阿女、勒刚、板亭、牂柯寨。与“王城”隔水对峙,至为呼应,《汉书》载:“牂柯郡,武帝量,洛阳西五千七百里,十六城……谈指,夜郎……”史实与遗址合,这也是不可争辩的夜郎国都邑在茅口的依据。 关于女阴图腾,说的是在茅口牂柯寨是上有寨名阿女,寨旁有独立的自然岩石一块,形似女阴。解放前曾是各寨的崇拜图腾。阿女寨上,木诚遗址下,哪蚌寨旁有勒刚寨。勒刚乃仡佬族语,勒是多,刚是同,齐名为多同。多同者,夜郎王也,多同死后,就埋在寨对面悬崖绝壁的月亮洞中,这个以人名命名的村寨可作为夜郎国都邑在矛口的一种旁证。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hx13003 发表于 2009-10-7 06: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茅口古墓与夜郎国都 六枝茅口现尚存四座古墓:其一是在老王山。海拔2227米的老王山是悬崖绝壁上有个月亮洞,洞口烟云常封,不时飘出吹打乐曲,常引来许多登山探险者,但都知难而退。去年北大3名学生来此登山探洞,不幸牺牲一人。而今的月亮洞在令人生畏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一件神秘的外衣。传说洞中埋有夜郎王多同,因为多同得到汉武帝封王授印,荣耀多时,死后悬葬于月亮洞,后人将郎山改名为老王山,至今人们只叫老王山而不再叫郎山。其他三墓均位于哪当寨下向南一、二百米处。百米处,地舆丹凤朝阳,凤左翅上埋有“王娘”坟一座,左膀根是“王坟”。正南两百米的田坝中间有“王子坟”。传说王作战很猛,意气刚强,对什么都不示弱,所以总爱和别人打杖,最后一次和人家作战就被别人哄去讲和,和没讲就被伏兵砍了头。王把自己的头挂在腰上,几纵几跳逃了出来。从磨盘河即边跑到王宫,要问王娘接上头还会不会说话。不幸的是,王到宫门听说王娘坐外家去了,王也捻地倒下了。以后王娘气死,王子替王和王娘报仇也战死了。所以这里有“王坟”、“王娘坟”、“王子坟”三座。 六、尾声 自《史记》问世以来,人们在简略的史料中,难以了解夜郎国都邑所在的历史,于是众说纷纭,莫哀一是,一些学者名家对夜郎历史难免有误说,夜郎国像谜一样费解,“夜郎自大”的典故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历来人们就把揭开夜郎国与发夜郎文化之谜的希望寄托在夜郎王印的出土上,尤其是云南石塞山6号墓滇王印的出土,对贵州考古界更一度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关于夜郎王封王受印,见于正史:“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南中志》“据史书记载,夜郎国的疆域大致是东起湄潭、遵义、贵阳、罗甸一线,北到仁怀、叙永、高县一线;东至昭通、巧宗、全泽、东川、曲靖一线;南抵兴义地区,大致以南盘江、红水河为界”。而六枝茅口正好处于夜郎国疆域内,所以综上所述,我初步认为夜郎国都邑应在六枝茅口。  注 释:  ① 见仡佬族古歌[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④,第25—26页。 ② 见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巴蜀出版社1984年版P355页 ③ 见《夜郎同亭·引亡灵路经》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P28页 ④ 见高明的《夜郎都邑何处寻》载《夜郎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版。 ⑤ 见高明的《六枝的夜郎都邑文化》载《夜郎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版。 ⑥ 见六枝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的《汉夜郎国都邑探幽》载 ⑦ 见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南中志》巴蜀出版社1984年版P390 参考书目:  1、《夜郎考》讨论文集之一、二,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 2、《夜郎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版。 3、《夜郎研究述评》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5、《可乐考古与夜郎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residecuracy 发表于 2009-10-7 1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矛口镇盆地里住的是布依族、仡佬族啊!其外围才是彝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