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6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勐梭:阿佤山上的百年傣寨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ougieutile 发表于 2009-10-11 18:3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yndaily.com  2006年12月09日 18:48 云南日报网


  早就听说,距离西盟县城两公里,在翠玉般的山林之中,秀美明洁的勐梭龙潭旁,有一个西盟唯一的傣族村——勐梭村,是200多年前,从缅甸迁徙而来的;勐梭镇还有着西盟唯一的一块3000余亩的河谷川坝,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生态景观,这里傣族风情浓郁。于是,我们决定逛逛佤山的古老傣寨,看看别样风情。
  
  
  
  
  
  

  百年傣寨
  从县城乘电动摩托出发,10多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勐梭村,透过夏日碧绿的层层稻田,散落在傣寨中的佛塔显得格外醒目。走进勐梭大寨,只见不少的现代建筑已混杂在了傣家挂瓦木板楼房中,打破了原有的那份和谐。寨内巷道很多,沿巷道观赏,仍能感受到傣家浓浓的生活气息。只见寨中的傣族男子多是头缠白布包头巾,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穿大裤脚的青布裤,有的还有青色的纹身;妇女穿无领紧身内衣,外穿大襟圆领窄袖短衫,下穿褐色、黑色或彩色的筒裙。不时从竹楼里走出的身穿艳丽筒裙的少女,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镜头。在寨子的深处,有一根矗立的木桩,被石头团团围住。敲开附近人家询问,村民岩克说:“这是寨心,和远处的缅寺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勐梭,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建寨已有263年。传说,当年建立寨子是先在坝子中间栽一棵大树,各家栽小树,而后用小树桩围着大树桩,意为团结;同时还要建一座缅寺;寨子由此发展建设而成。
  走进大寨的佛寺,斑驳的佛塔碑诉说着它的古老。正在做功课的二佛爷告诉我们,勐梭有5座佛寺,大寨佛寺建于清嘉庆5年(1791年),傣历1153年,佛塔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傣历1208年,是西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天我们遇到了村里人正在准备赕墨哈“哈班”,即修来世。人们用竹片编成大大小小的竹塔,还准备着各种祭品。正在做活的村民岩峨告诉我们,寨子里的赕佛活动(向佛祖祈祷今生和来世幸福)很多,有“赕路跤”即送儿童入寺;有向僧侣捐赠做袈裟用的布的“赕帕”;有祭祀佛塔的“塔摆”;还有赕白象白牛、烧白柴等等。小赕一天,大赕三天,到时村寨里要杀猪宰牛,欢宴一番。   最后的“布给罗”
在镇林业站站长岩克家吃过晚饭,已是掌灯时分,岩克说村里82岁的“布给罗”(头人)还健在,我们决定前去拜访,以进一步了解勐梭村。
  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我们高一脚低一脚地沿巷道前行,岩克说,布给罗别名岩罗。出生在勐梭大寨的布给罗,8岁进入佛寺当和尚,还俗后随家臣到周边村寨做小生意。懂佤、拉祜、汉、傣四种民族语言。他为人正直,善于团结别人一起工作。1956年曾参加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筹备工作,1957年选为勐梭寨布给罗。多年来,为维护边疆稳定;宣传党的政策和民族政策;带领人民群众搞好团结,发展生产;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1983年被选为西盟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至今。
  登上竹楼,我们看到了一个四代同堂吃晚饭的温馨场面。见到我们来访,布给罗特意去换了新傣装让我们拍照,并和我们聊起勐梭村的由来:据勐梭大寨傣文经书记载,200多年前,由于景栋(今缅甸)孟艮一带的傣族王子争权,造成内乱,发动战争,王子召丙带领1000户傣族进入西双版纳,其中200户因走错路,进入孟连,在孟连土司的指引下,有100户迁入勐梭定居,勐梭成为佤山唯一的傣族聚居村子。
  现在,勐梭村有483户,4842人。勐梭村的文化基础和道路交通较好,村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强烈,村民刀学清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版了《勐梭村志》;这里的稻田面积和产量居全县之首;本区的傣族农民,稻后种蔬菜,是本县商品菜的主产区;目前全县唯一发展较好的农村集市也在勐梭,勐梭的集市形成已有100多年,历史上它处在澜沧、孟连、西盟的中间,又是西出缅甸的交通要道,所以,勐梭的街子是西盟县最大的,而今还带动了周边工副业的发展。由于商品流通,经济发展,也大大地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全村出现了全所未有的好形势。
  告别“布给罗”一家,信步勐梭街头,清新的空气里飘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原来还有很多的旅游者在勐梭著名的夜市摊上留恋着……   陶红/文周文璟/图《大观周刊》2006年 第四十三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