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801|回复: 1

佤族青年诗人聂勒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诗雨 发表于 2009-10-11 15: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聂勒是土生土长的佤山人,像所有佤山里的孩子一样,聂勒最早期的课堂就是山村生活。通过乡村的窗口,他结识了动物、禽鸟、树木、大山、峡谷这些令他一生怀念激动不已的东西。他的童年充满了风儿、云彩、蝴蝶、蜜蜂、麻雀、松鼠、老黄牛、山羊、野猪、野猫、麂子等城市小孩无法想象的伙伴,它们似乎都与他有一种“血缘关系”。后来,也成为他诗中生动活泼的核心。
  聂勒童年的家极度贫困,然而这倒使他懂得了不读书就只能像祖辈们一样窝在大山里,无法走出峡谷的道理。他告诉我,他六岁时才有第一双鞋,因为太高兴,仅一周时间,就把新鞋穿烂了。初中一年级他才开始学说母语以外的语言——汉语,一句句蹩脚的语音从他嘴里迸发出来,他是多么自豪啊,他拼命地学习,努力用已学会的汉语与汉族同学交流。多年之后,他的作文是全校最棒的。他开始勤奋地博览广读,视野也慢慢开阔。他特别关注反映本民族生活的文章,有一次他读到一篇描写佤族习俗的小说,对文中一些情节总是难以接受,便去找村中老人们求教,最后有位阿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不怪人家猎奇,只怪我们佤族没有自己的作家!”阿爷的这一开导成了聂勒奋发写作的起点。终于有一天,他把学写的诗篇拿给我,叫我看看,看着这个文静好学的佤族小伙写的诗,我心里非常激动。我知道,培养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诗人很难,他们需要精神和行动上的支持和鼓励,才不会停止追求。
  聂勒的职业是编辑,他刚来出版社的时候,我还主持出版社工作,对这个佤族小伙,我相当了解,他对工作孜孜不倦,待人接物诚诚恳恳。十年来,他多次获得过省级、国家级图书奖,并两次被评为本社、云南省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成为当时云南最年轻的获此荣誉的人。但他对这些荣誉,并不十分在意,他说,作为一种工作,作为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谁都有机会获得这些荣誉。最令他心动的还是文学上的荣誉。他认为只有文学是个人的一种创造,是体现个人才华的一种方式。所以,获得《人民日报》的奖,他陶醉了;获得《民族文学》、《边疆文学》的奖,他陶醉了;当他的评论获奖,他更陶醉了!但他始终保持着理性和清醒,认为还要攀登,高度是无止境的。
  聂勒的诗歌,散发出母土特有的浓郁气息。《边疆文学》为聂勒辟了个专栏,冠以《土地、绿树、落叶及河流》的总标题,发表他的16首短诗;《春城晚报》以《聂勒诗抄》为标题,发表了他8首诗。除此之外,《诗刊》、《诗歌月刊》、《新闻出版报》、《民族文学》、《星星》诗刊、《云南日报》、《青年月刊》、《边防文学》、《金沙江文艺》等报刊,都发表了他相当数量的诗歌和散文。短短几年间,聂勒发表的各种体裁的作品多达两百余首(篇)。聂勒终于第一次双手捧起他的作品献给寄望他成为佤族作家的老阿爷!他写道:父辈用一百年来寻找光明/他们的冬季很漫很长/而我的冬季很促很短/只一个精悍的雪季/我感激阳光/把阴霾从心底吹散……/是太阳引领我走向了今天!
“天空是一块蓝色的土地/若大的一片却不长一棵庄稼/只生长白云、彩虹和飞鸟/只生长太阳、月亮和星星……”多么像古民谣与新童谣糅合而成的诗,其格调如此旷远、浪漫而天真。我读完了聂勒的主要短诗,没有碰到晦涩的词句和故弄玄虚的吟哦,只感到进入了春天的佤山。在佤山的春天里,我看见诗人呼唤的种子“倾巢而出”,为母土“收敛万丝阳光,凝聚千次细雨,汇集百场风暴”,之后“打磨出一朵鲜花,安插在大地的心脏上”。诗人如此酷爱哺育自己的母土和民族,因此他的每首诗从内容到主题思想,都没有游离在自己母土和民族之外。会写诗的诗人不少,紧贴母土的诗人却不多。聂勒之不同之处在于,他立下誓言:“我是一棵树/蓝天赋予我坚韧的信念/雷电赋予我刚毅和不屈/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我都深情地爱着脚下的土地!”我想,诗人因有了自己鲜明的属性,才使他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他的诗才能打动读者。
  为了取得创作上的灵感,聂勒每年都要用节假期回到他梦牵魂绕的故乡——佤山去采风,去寻找澎湃的激情,去深入民间,亲亲母土,汲取传统的营养,从而创作出一批批有份量的诗作。他的大学老师、景颇族诗人晨宏,对他的诗的评价为“宁静、凝重、简洁”,很贴切。
  聂勒在一首诗中表白:“我很羡慕这样的诗人/他的诗犀利厚实/贴近土地/贴近人类的命运/贴近自然的谐和/每一首诗都大大方方/发表在凸凹不平的大地上!”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璇恋 发表于 2009-10-11 18: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iele68.bokee.com/diaryIndex.b


http://www.yndaily.com  2006年06月10日 17:48 云南日报网


  在云南文坛,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他的名字是诗与歌的结合,他不但诗写得好,也能歌善舞;他是阿佤山的白鹇鸟,被称为王子诗人。
  有人说,他用诗歌记录民族的情感史。
  有人说,他用心灵承载着美与真的舰船。
  他,就是诗人聂勒。
      
  2005年12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在我省昆明市隆重颁奖,聂勒荣获了本届骏马奖“诗集奖”。当黑黑的聂勒走上领奖台,他说:“我感谢诗歌。这是因为我人生的一些机遇是从诗歌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改变了我,让我认清了这个世界,也让我从卑微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我从不用诗人身份标榜自己,只会用民族和国籍标榜自己。我出生在美丽而包容的国度,我不会忘了,我是中国的佤族诗人。”
        
睡在书籍堡垒中
  采访聂勒,是十分愉快的。整个采访过程总是充满他的笑声和有趣的话题,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稿子。他的职业是云南民族出版社编辑,每天与书稿打交道,他说,每天见到书就像见到女儿一样亲切。因为职业的关系,他嗜书如命,他家藏的书籍有上千册,把整个卧房围得像一座堡垒,他说睡在里面挺踏实。等老了以后,他要把这些家藏书送给家乡的图书馆,或在乡下开一个乡村图书室,供佤族同胞们阅读。
  在出版社里,聂勒既编汉文书,也编佤文书,他用佤文翻译出版了《安徒生童话》和《中国故事精选》等世界名著和中国经典名著,这些书在阿佤山地区的青少年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得到了佤族同胞的认可,聂勒说,我的诗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同胞看了我就满足了,但我翻译的东西必然有成千上万个同胞看的。聂勒的许多闲暇时光,是在书店里过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却养成了读序言的习惯。云南民族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两百多种书和大书店里的很多精彩序言他都浏览过。他说,读完了序言,就已大致了解到书的内容。当然,有时也出现序与作品不相一致的情况,序言说的是一回事,作品讲的却是另一回事,读之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气得要把作品撕了!这是聂勒的读书性格。10多年来,聂勒编辑了一百多种书,编了那么多书应该有成就感了,聂勒却说,一点都没有,这是一种职业,编辑的职业就是要编书,你爱不爱这些书已经无关紧要。自己的成就感来源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跟自己发表的作品和获奖作品有关。聂勒的爱好广泛,除了编书、读书、写诗,他还爱好游泳、郊游,有时也带女儿写字、画画,有空还找文友喝酒、吃饭,总之,聂勒的生活里不能缺少快乐和刺激。
      
  快乐王子
  聂勒是云南近几年来具有明星效应的青年诗人,大量的报刊都对他和他的诗进行全面宣传报道,这一切首先归功于他的诗歌,他诗写得好,人也好。其次,是他的歌声。他的歌声有一种磁性,特别性感,他是文学圈子里的快乐王子。我认识聂勒就是从听他的歌开始的。聂勒认为,自古以来诗和歌总是分不开的,这在聂勒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聂勒喜欢交朋友,喜欢聚会,喜欢在聚会时唱歌,这在云南文学界里是出了名的,在云南比较大的文学活动中,诗歌朗诵会也好,颁奖会也好,总有聂勒的影子,他能把这些活动搅得有声有色,也只有他能用歌声把活动推向高潮。他一出现,那熟悉的《月亮升起来》、《佳林调》一唱起来,气氛就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聂勒说,别人唱歌,来自于兴奋,来自于表演,来自于自信,我唱歌来自于天性,来自于佤族文化的一种天生的环境和本能。在阿佤山,不会唱歌的佤族人会被别人看不起。
  聂勒是一个特别热爱故乡的人,他对我说:我是一个将故乡刻在心灵、写入诗句、背进梦乡、含在嘴里的人。在家里,他说佤语,唱佤族民歌;走出家门,他说汉语、唱佤歌。他还深爱着远在佤山的母亲,他说:“我常常把‘三八’节想成母亲节,每到这个节日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我就想起她那双手粗砺的手,那双把我举向天堂的手。每次回家,当我抚摸母亲手,我的泪便齐刷刷地落在那些粗裂的伤口上,那种滋味便褒养着我以后的日子。我曾经在我的很多诗文里提到那双手。我相信,天下所有母亲的手绝不是光滑的,因为它是劳动的双手。我希望天下的儿女跟母亲在一起时,亲抚那双手吧,你干涸的心灵便会汹涌一片海……我像热爱诗歌那样爱着我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人们记住聂勒,喜欢聂勒,并不是他带有永不褪色的文化胎记的的黑皮肤,也不是英俊的外表,而是他的歌声,他的诗句。的确,我们聆听云南,会听到聂勒的歌唱;我们聆听西部,也听到聂勒的声音。
  女儿是我最美的一首诗
  2005年12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在我省昆明市隆重颁奖,聂勒荣获了本届骏马奖“诗集奖”。谈到这个奖,聂勒说自己很幸运,因为本届骏马奖评奖难度很大,每个文学种类不像以往几届有10多部作品获奖,本届只有5种作品最终获奖,而这5个最终获奖的作品中,少数民族文字的又占了三部。聂勒最终凭实力获得了诗集奖。
  聂勒来自阿佤山寨,带着先人的因子,以及风尚,走入自己的时代。木鼓声中,他以自己的纯粹,以文字来标示和记载了自己。他将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幻化成诗,谱写成歌。写作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的生活,他灵魂的安慰。他快乐的写,幸福地写,他的诗发自心灵的真诚吟唱,闪烁着质朴动人的光芒。谈到为什么成了作家?聂勒说是偶然的,有一次他读到一篇描写佤族习俗的小说,对文中一些情节总是难以接受,这样就萌生了自己要写一写的冲动,给人们写写真实的佤山,从此他就走上写作的道路。现在,他每天都要求自己写一两首诗,是这两年云南高产诗人之一。去年他发表了88首诗,今年前5个月,他已在《滇池》、《诗刊》、《民族文学》、《诗潮》、《边疆文学》等刊物发表了组诗。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新世纪以来他陆续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大家》、《青年文学》等国家级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之一。除了荣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诗集奖)”之外,他的诗作还先后获“青年月刊”诗歌奖、“民族文学”诗歌奖、“边疆文学”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部分诗作翻译成英文、维吾尔文向外推介。难能可贵的是,聂勒是第一个用汉语出版诗集的佤族诗人,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用母语和汉语写作的文化人。他获奖的诗集《心灵牧歌》也填补了佤族现代诗歌的空白。聂勒的诗质朴流畅,有着优美的韵律,给渴望变革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清纯之风,他的作品因此超越了原生意义上的民族文学,而具有了广泛而普遍的审美价值。
  当聂勒荣获“骏马奖”的时候,家乡人特制了一套“佤族王子”服装千里迢迢送到昆明,让他穿去领奖,在他们看来,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是他憨实的族人对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一种崇敬。生活在缅甸、泰国地区的同胞也派人前来向他祝贺,他们为自己民族出现这么一个诗人而高兴。聂勒说:“我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一个诗人,任何一个民族诗人都不可能受到像我这样的荣耀,因为我是第一个呀!”
      
  聂勒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他是云南独有民族——佤族的第一位诗人,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心声,具有唯一性,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到人类童年时期极为珍贵的纯真和梦想。他的诗,把人类最本真的激情、生命力和现代人的智慧有机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光芒,在时代飞速变化的今天,显得尤为明亮。诗人以一个行游歌者的快乐和真诚,甚至孤独,告诉人们诗所抵达的本质和诗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聂勒的诗,是佤族的、云南的,也是中国的。
  聂勒有一个漂亮的女儿,问聂勒最好的一首诗是哪一首?他说,我女儿是我最美的一首诗。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而写诗歌?他说,我这人太实了,不会虚构,写不好小说。他认为诗歌是一种最美的文体,他说:“我很羡慕那些十几岁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的人。而我的写作是从26岁开始。26岁以前,尽管我从小学的是中文,但汉语并不是我的母语,我学汉语和汉字的目的,只是用来说话和考试,当我26岁用汉字写诗,也就是汉字成为我的诗句以后,我才发现,我所使用来写诗的汉字与以前我学的文字和说的汉语不一样了。此时,在我的心灵,汉字竟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张扬和空灵。后来我常想,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只有在它成为诗歌以后,它的魅力才会显现出来。”
      
  简介
  聂勒,佤族,诗人,1968年12月生于佤山希谷部落,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新世纪以来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诗作先后获“青年月刊”诗歌奖、“民族文学”诗歌奖、“边疆文学”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出版诗集《心灵牧歌》、《聂勒的诗》(2006年版)。现为云南民族出版社副编审。
  本刊记者 陶红/文王毅/摄影《大观周刊》2006年 第十八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