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运礼服:复古还是创新?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17898ff 发表于 2009-9-21 00:4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网4月3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说,倡议将作为奥运礼服当然有充分的理由,然而,是否只有才能代表华夏,把作为奥运会礼服是否妥当,却值得探讨。在这个问题上可取的态度是,与其复古,不如创新。原文摘录如下:  奥运在即,百多名学者、20多家知名网站于4月5日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中国服饰——汉服“深衣”作为奥运礼服,并以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服饰。  倡议将汉服作为奥运礼服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所谓“华夏”就源自“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而且在此之前,已有学者提议将汉服作为国服。  然而,是否只有汉服才能代表华夏,把汉服作为奥运会礼服是否妥当,却值得探讨。在这个问题上可取的态度是,与其复古,不如创新。  <strong>服装应以合身、实用为宜</strong>  所谓汉服是指战国、秦汉以来中原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汉朝时才统称汉族),其样式为宽衣大袖,束发戴冠。而秦始皇穿戴的冕旒兖服更是宽袍大袖的极致,更显现出一种巍峨轩昂,气度不凡。因而从秦汉以来,宽衣大袖、束发戴冠便流行起来。  但是,服饰作为人类之一,并非只是美与审美,以及象征符号的体现,首先在于合身和实用,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审美。因此,服饰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重大的变迁和改进。几次大的变迁都是以实用改变了服饰的内容和外貌。  比如,公元前302年战国时期的赵国,在赵武灵王主持下进行“胡服骑射”的服饰变革。赵武灵王等人在同胡人的交战和交往中观察到,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有利于骑马射箭和作战,因而要求国人都抛弃传统的宽衣大袖、束发戴冠,改穿胡人的短衣、长裤。这种服饰上的改革配以其他革新,使得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晚近以来,满族征服汉族也涉及服饰改变。在明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清,更大力推行此前的剃发易服政策,明令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女人不许梳头缠足。原因在于皇太极认为,女真金朝的灭亡是因为改穿了汉人的宽袍大袖,继而废弃骑射。所以,1644年清军入关并统治中国后,以血腥高压的手段全面推行了剃发易服。再后来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才有了中山装的出现,并成为一度引领时尚的中华民族主流服饰。  这几个服饰变化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服装应以合身、实用为第一要义。尽管服饰的改变并非是赵国称雄和满清灭明的惟一原因,但服饰的实战(在战争中)和实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是重要因素。由于胡服和清服比宽衣大袖、束发戴冠的汉服有更先进的地方,才使汉服改变过来。  <strong>汉服已经成为古董</strong>    显然,要将传统汉服作为奥运礼服,在实用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更何况这种复古精神能否被人接受也成问题。苏格拉底的审美标准是快感和实用,传统汉服不乏感官上的快感,但审美却主要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宽衣大袖的汉服在奥运会上的不实用是显而易见的,采用这种衣服岂不误事?  而且,因为其不实用,汉服在中国历史上已逐渐成为古董,在唐朝及以后已经不是中国人常用的服饰了。在唐朝,传统的宽衣大袖、束发戴冠只在隆重的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唐朝的男人平常是以“幞头袍衫”的穿戴为时尚。唐代的女性则采取三种穿衣方式。一是窄袖衫襦、长裙;二是着胡服;三是女着男装,而传统的汉服并不常用。  中国所须要的是在奥运会上使用漂亮、美观、典雅、庄重和大气的礼服,那应该不是复古的汉服,而是结合历史、文化以及中华各民族服饰优点设计出全新的礼服。2006年中国就启动了北京奥运中国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这个大赛肯定会能获得海内外专业设计师设计出最宜于中国奥运会的礼服。  在这方面,曾经在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论坛上亮相的唐装是一个比较好的借鉴。“唐装”并非中国唐朝服装的简称,而是当代中式服装的通称,命名为“唐装”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实际上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这就是把历史和现实加以结合而产生的创新,不仅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预示了未来中式服装的趋势。  奥运会的礼服应当是创新的服饰,而不应该是简单的、不实用的复古汉服。(张田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