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一、灭国后的吐谷浑与吐蕃的关系</STRONG> 公元663年,吐蕃发兵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诺易钵与妻唐弘化公主引残部数千帐弃国奔走凉州,依附唐朝,唐高宗封诺易钵为青海王。这部分吐谷浑人从此失去了故土和国家,而多数吐谷浑百姓留在原疆界内,并沦为吐蕃的臣民。吐蕃对这部分吐谷浑采取了宽容的“抚服”政策,这是出于如下政治策略上的考虑: (一)吐谷浑国的民族构成中,羌族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羌人与吐蕃在血缘、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相似之处。因此,吐谷浑的上层和民众在心理上多与吐蕃相通。这是吐蕃与唐王朝争夺吐谷浑的过程中,能够战而胜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吐蕃对灭国后的吐谷浑网开一面的必然。 (二)绵延不断的联姻,加强了“两吐”(吐蕃、吐谷浑)的政治基础。早在吐谷浑灭国之前,“两吐”王室就有过最高层的联姻。《贤者喜宴》载:藏王松赞干布之子贡松贡赞13岁执政,旋娶吐谷浑公主蒙洁墀嘎为妃。至吐谷浑灭国之后的第26年,即公元689年,又有吐蕃公主墀邦下嫁吐谷浑王为妃。由于受“上有好焉”的影响,“两吐”豪门贵族之间相互通婚的记载在史籍中更是屡见不鲜。还有一批吐谷浑贵族在吐蕃王朝中任职,其结果是进一步密切子“两吐”在政治及血缘上的联系。 (三)强大的吐蕃政权的战略目标是越过河陇向东发展,其对手自然是更为强大的唐王朝。因此,只有把住居其中的吐谷浑经营成进军唐朝的重要而稳定的军事后勤基地,这一战略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因此,采取“抚服”政策是吐蕃在政治上的最佳选择。 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吐蕃攻占吐谷浑全境后,对吐谷浑的经营十分重视。660—666年,由才智出众的大相禄东赞坐镇吐谷浑,运筹期间,就扶持了一位吐谷浑王子为可汗,授其可以袭承的“莫贺”之号,统辖吐谷浑各部。这个后吐谷浑国在政治、外交及军事上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吐蕃的关系有某种邦联的成分。因此,此文暂以“吐谷浑邦国”称之。 <STRONG>二“吐谷浑邦国”的政治中心及疆界</STRONG> 经过中外史学界多年的热烈探讨,对吐谷浑古国已经有了很多的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吐谷浑的疆界及政治中心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吐谷浑全盛时期的疆界为: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达祁连山脉。“吐谷浑邦国”的疆界基本保持了原貌。根据敦煌发现的藏文写本《吐谷浑(阿柴)纪年》残卷(下称《纪年》)第1—6行载,莫贺吐谷浑可汗在羊年定夏宫于玛曲之滨的曼头岭。这年是公元707年,即吐谷浑灭国后的34年。曼头岭即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应视为“吐谷浑邦国”的南界。第17行记,708年,可汗又“定夏宫于色通”。据英国学者托马斯从新疆出土的古藏文木简考证,色通在今新疆若羌附近。又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下称《文书》)载,696年,吐蕃“大论钦陵于吐谷浑之西古井之楼高儿征吐谷浑大料集”。据王尧先生疏注,西古井在今新疆东部。其意是这一年吐蕃大相钦陵亲至吐谷浑的西古井楼高儿,检阅了吐谷浑的军队,并征集了兵马粮草。由上述史料可证“吐谷浑邦国”的大致疆界与原疆界基本吻合。 至于吐谷浑国的政治中心,史学界争论了很久,近年来,随着都兰热水古墓群的发现和发掘,看法趋向一致。即吐谷浑古国的政治中心在今青海省都兰县。那么,“吐谷浑邦国”的政治中心是否有变迁呢?可以较为肯定地说,“吐谷浑邦国”的王廷仍在都兰县境内。 《纪年》1—30行载,从公元706—711年莫贺可汗在5年多的时间内在其王廷经历和处理了一系列重大政务:两次接见了吐蕃派遣的大臣蔡牙咄弃达等,接受了致贺;多次举行祭典和圣寿大典;进行了户口大清查;可汗正式娶了王妃;在宫廷和其母后爆邦,以盛大的规格接待了唐王朝嫁于吐蕃赞普的金城公主及其庞大的迎亲、送亲的团队。这些重大政事是在巴萨的羊山堡举行的。托马斯认为羊山堡在青海湖一带,日本学者山口瑞凤认为羊山堡有险峻之意,非专用地名。由于都兰古墓的问世,因此笔者认为羊山堡就是今都兰县境内的吐谷浑银德尔、香日德、科学图3座古城中的某一座。因为此地水草丰茂,气候暖和,地处中心,城堡集中,是可汗作冬宫、夏宫最理想的地方。古城遗址雄宏,其中银德尔古城还有高大的佛塔遗迹,科学图古城尚存有高大的祭坛。各古城均坐落在古青藏大道的两侧。古城周边遍布吐谷浑王室和贵族的坟墓。那庞大的热水吐谷浑墓群离此地也只有20多公里之路程,可以设想,莫贺可汗在接待吐蕃重臣、尊贵的唐金城公主以及行完婚大礼时,总不会随便找个地方扎几顶帐篷应付了事。他一定要在既能表达对客人应有的尊敬、也能体现自己地位身份的地方举行这些重大政事。遍观当时吐谷浑所辖地区,惟此地能当此任,舍此无他。因此,我认为“吐谷浑邦国”的政治活动中心和其祖拾寅“始居伏罗川”同属一地,而夸吕建在青海湖西岸的伏侯城,可能只是一座夏宫,偶尔居之。此城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写道:“铁卜加伏侯古城如果真是吐谷浑的国都的话,不要说城内应有大量的建筑遗迹,就是100多年堆积下来的垃圾也应该是非常可观的。即便是没有太厚的文化堆积,但也总会留下都城的一些蛛丝马迹。” 但考古发掘一无所获,可作证明。(不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