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6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地方政治中的变态文化节(节选)

[复制链接]

26

主题

9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oniarmet3 发表于 2009-9-21 18:4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o:p></o:p>文化的红火,从各地的文化节中尽可管见一斑。<o:p></o:p>2005年中秋节前的某一天,因一时不小心吃下一个月饼,也许是月饼中的防腐剂太多,或是陈年的猪油(说不好还是泔水油)太多,在路上遛狗的我顿感十万火急,下定决心要打破“肥水不外流”的陋习,事急便到一个衙门开设的“形象茅坑”去应急,出来时猛然发觉隔壁就是一家客如云集的月饼店,店门之上有血红的横幅,书云“热烈庆祝月饼文化节…”店门前有一贴,文曰“欢迎某某官爷驾临”,月饼也搞文化节,不错的主意,文人墨客为月饼吟诗作赋都有一些年头了,把月饼办成文化节,恐怕也算是“为民办十件好事”的伟大壮举之一;如今的文化节日多到要印满通书的每一页了,说不好到明年的某一天,那些喜欢在“马上、床上、茅厕上”读书的文化人要隆重推出全球独有的“上马文化节”、“上床(或可俗一些就叫床第)文化节”、“茅坑(高雅的就叫后饮食)文化节”,在一些弱智的官爷心目中,多搞几个文化节,文化氛围就更浓,据坊间所传,某某县开办了36个文化节,但这些都是前任领导人的“政绩”和“形象工程”,新近来了一位猪脑子的县级最高领导人,为了凸现其个人“四电一校派”出身的特有文化修养,他老人家素性把前任的“竹文化节”改为“竹笋减肥喜食绿色致富文化节”,用竹子搭起现丑台,命令一县之人民在为期七天的节日里统统戴竹叶斗笠,披竹须蓑衣,男人们打竹板,女人们敲竹杠,好不热闹,外宾来了一个人,还是贩猪的主儿,据说是头头的百年久远之前的远房亲戚,内宾就有一军之众,但都是不务正业的浪荡公子大少,骗吃骗喝骗财骗色的签名领钱就四处寻乐;这种文化节也不是贱货,办一个就得百万共和大洋,好在没有人向某贫困县学习,请京城里的艺人歌女来领红包,要不然费用还得再多“预算”百万,文化节当然也会圆满成功,据说影响之大,表现尽在本县的小报和电视台,弄得本地纸贵,电视台的本地新闻连续一个月都在强暴老百姓眼球;节日之后四处都是垃圾,而后就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唯一记录在案的就是领导人的年度工作总结上特书一笔“为民办实事”一件,依此看来,这些浑球们过去就没有干过一件实事;要不是他们大张旗鼓的文化节,人民又怎能对他们的德行洞若观火?<o:p></o:p>某县自号是某市的后花园,这种说法很有意思,我去过两趟,但都与后花园无关,是受大明帝国文化人徐拉客同志的游记所误导而进入歧途,那里的人民勤劳善良,但地方毕竟算是穷山恶水,记得在乡下有个漂流、烧烤什么文化节之类的民间游戏,漂流一词听来颇有几分大势几分姿色,在水流平缓的小溪上行竹筏,漂流当然缺乏尚武男人应有的豪情,所以,古人就喜欢在租用花船漂流之时来个以诗斗酒,或嚎唱,或狎妓,或泼墨,定是雅致之至,更何况行船的线路还是徐拉客当年“亲自”制定的;上个星期,广播说,我们热情好客的某县人民隆重承办了“葵花旅游文化节”,这个名称未必太幼稚了,葵花是什么东西,来自什么地方,引进中国的第一粒种子难道就落在我们这里?再看看,我们种了几颗葵花?是自己种的?还是我们英明的领导人“号召”老百姓种的?好好的一个文化节您要办就依您吧,借用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好不好?比如说是“芭蕉叶旅游文化节”之类可登大雅之堂的名号,当然,如果西域的新疆人办了葵花文化节,我也就要击鼓骂曹或假装强烈反对家乡人民的反文化行为。<o:p></o:p><o:p></o:p><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