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桥:从洛阳到程阳(作者:杨 曦 )

[复制链接]

21

主题

8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gotham9121 发表于 2009-9-21 18: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桥:从洛阳到程阳(作者:杨 曦 )    广西三江县有座闻名海内外的侗族风雨桥,名叫程阳桥。程阳桥因其独特优美的 建筑造型而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在真正见到程阳桥之前,我曾两次去过三江,但每次都行色匆匆,与程阳桥擦肩而过,每次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作为一名侗族儿女,我感到程阳桥就象一位老母亲在不停的召唤我,我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踏上去程阳桥的路途。    转眼间,近十年的光阴流逝,直到1998年10月,侗族文学研讨会在三江召开,我也去参加会议。会议期间,组织去参观程阳桥,我才终于有缘与程阳桥见面了。    那次,去看程阳桥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因去过程阳格而改选其它游览项目,只有我一人,坐在人员稀少冷落在四上,心潮澎湃,按捺不住兴奋之情。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在我见到程阳桥之前,命运又让我与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另一座桥——泉州洛阳桥不期而遇。    洛阳桥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东北十公里,横跨于洛阳江茫茫入海口。洛阳桥是我国著名跨海梁式石桥,在造桥技术上首创了“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的方法,且因其工程之艰巨及规模之宏大,索有“海内第一桥”之美誉。    与洛阳桥见面是在1997年岁未,那时,我已别离贵州故土来到滨海古城泉州,然而前路漫漫,究竟何去从,心中实堪茫然。正是在此心境下,我与洛阳桥相见了。    洛阳桥跨海建造。站在洛阳桥头,只见一面是“水阔五里,深不可扯”的洛阳江,一面是茫茫的大海,而洛阳桥就在这海天一色的八海口跨海横亘,直抵对岸。洛阳桥全长840米,站在桥的一头,望不到对岸;桥宽一丈五尺,桥上有栏杆,桥面所辅排的长条形厚石板,有的竟重达二三十吨。游人初次见到它,无一不被它的孤独而雄浑的气势所震撼。    洛阳桥因洛阳江而得名。洛阳江由于吸纳泉州境蛤众多溪流,汇成滔滔洪流,最后注入东海。至入海口,波涛汹涌,江流湍急,加之风急浪高,“每于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由于涉渡艰难,江中经常发生覆舟丧命事件,为此,泉郡人为改变涉渡艰难,江中经常发生覆舟丧命事件,为此,泉郡人为改变舟辑摆渡的状况,倡导于入海渡口处兴筑石桥。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开始兴建洛阳桥,嘉佑四年(1059年)完工,历晚共六年零八个月,自此,洛阳桥一桥飞架,南北畅通,行人凌波而过,如履康庄。    洛阳桥竣工之后,当时曾两度任泉(州)郡太守的一代名宦蔡襄亲自撰了《万安桥记》,并书镌石,立于桥侧。因蔡襄又是一代书法大家,碑记一出,文章、书法与镌刻时称“三绝”,洛阳桥也籍此而名扬四海。    自北宋年间建成后,洛阳桥至今已屹立海上近千年。近千年来,风摧浪击,水浸雨蚀,风暴、大潮、地震、战争,都每每使它遭到损毁。明代有官兵在桥上大败倭寇,使倭寇不敢再沿着洛阳桥进犯泉州;明郑成功与清兵争战,也曾断洛阳桥以相抗衡;1933年,十九路军军长蔡延锴将军,以蔡襄后人自居,在石桥路面筑以钢筋水泥,使石桥成为可通汽车的现代桥梁,古桥自此失去了当年之原貌;抗战初期,执政当局破坏桥面数段,以阻止日寇长驱直入,至此,誉千年的洛阳古桥,已是千疮百孔,无复昔日的风姿,真是道不尽千年古桥的辛酸遭遇。而今,政府为保护古桥,已于古桥北侧兴建了一座现代公路桥,至此,古桥作为天堑及交通要道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古桥辉煌的过往已流逝,然而吸附在洛阳桥上一千年的生命始终活着,一千年前人类群体生命的智慧和芳香始终散发着。    那天,走在洛阳桥面上,海风很大,不住呼啸着,我的长发被狂风吹乱,飞扬起来,我行走的脚步也踉踉跄跄的,眼睛几乎不能睁开,但耳边一直响着海水猛烈拍打桥基的哗哗声,我的心微微动起来,胸中鼓荡着无言的感动,心中的那一点茫然也被狂风吹尽。洛阳桥,它带给我一种深沉的震憾,它的美因衬托了人类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与艰难相伴的生存状态,更显得严峻、凛冽而动人心魄。    看过洛阳桥,我更想早一点见到程阳桥,因多年以来,也因读过郭沫若为程阳桥毫写下的“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的诗句之后,我已在心中自行搭建了一座程阳桥,那么,现实中的程阳桥是否一如我想象中的那么壮观而美丽呢?    车子向前行驶着,车窗处不时掠过宁静的村庄,蜿蜒流淌的河流,以及金秋时节丰收的田野,这是与闽南风光绝然不同的景致了。这些景致我从小就熟识,这是我生命的背景,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生命的背景,我隐隐知道,沿着这样的路途前行,会通达美丽而富足的家园故土。    车子停下来,我终于来到程阳桥。在重重山谷与无边起伏的林木中,程阳桥犹如一条游动的长友,从天而降,横卧在河面上,它字根表而灵动,沉稳而恢宏,散发着独特的古朴而深邃的气质。    程阳桥修建于1912—1924年,前后共花了十二年时间。程阳桥的历史年代虽然远远不及洛阳桥久远,然而它在中国桥梁史上独树一帜的地方面军,就在于它瑟所有侗族传统建筑一样,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木榫穿斗衔接而成一座壮观而独具特色的风雨桥。    程阳桥距离县城不过20公里,桥身全长77.7米,高11.52米,上下三层。程阳桥属于“石墩悬臂木梁桥”,桥下有四孔五墩,五个桥墩皆用青石砌成,桥孔宽14.2米,潺潺水流穿孔而过;桥面上大人、小孩来来往往;桥面之上有五座亭楼,分别立在五个石墩上,中间一座亭楼最高,有十多米,呈六角四层密檐攒尖顶鼓楼形;两边两个亭楼略低,呈四角四层密檐攒尖顶的鼓楼形;最外边两座则是两座四层密檐殿型阁楼,它们的造型既有区别又浑角一体。石墩的支撑使程阳桥显得坚固壮观,五座错落有致而造型又使桥身增添了流动感。不远处,小河两岸,是一片金色的田野,乡民们正在忙碌着收割稻谷,而此时,秋天的太阳照着四周的绿树,也照在程阳桥的黑色瓦檐上,光波在叶片上流动着,而我感觉到,在程阳桥的飞檐上,在每一棵木桩间,也流动着一股旋律,那就是大气磅礴内涵丰富的侗族大歌。那歌声音极美,那旋律瑟大自然浑然一体,那歌词娓娓道来,却又夺人心魄:    大家侧耳静静听,    唱支蝉歌送给知心人。    三月来到蝉儿声声叫,    九月过后蝉儿将死也唱不停。    处处蝉歌不见蝉儿面,    喜爱蝉歌嘴巴不停学蝉鸣。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这是一群停息水边唱着永恒梦想之歌的人,这是一群内心坚定而自由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是一种民族智慧的神圣的积淀,这是一种民族理想的永久的向往。    如果说对洛阳桥,我心头涌起的是崇高与庄严,以及一种苍桑感,那么,面对程阳桥,我心头涌起的只有亲切与柔和;如果洛阳桥使我感受到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震撼,那么程阳桥给我更多的则是一种天人和一、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体验。    我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去见程阳桥,然而面对程阳桥,如同我面对洛阳桥一样,想说的话很多,也似乎明白了很多道理,但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知道,在我之后,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一样,怀着同样的梦想,源源不断地,走向程阳桥,走向洛阳桥,去看看那些在我们死后仍继续存在下去的人类科智慧的结晶,看看那些由人类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永恒的奇迹。 <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