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黄夹镇:传统村野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变迁模型

[复制链接]

24

主题

8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preyed7497 发表于 2009-9-21 19:3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7 12:05 南方周末    本报驻京记者 李海鹏  在黄夹镇,我们试图抓住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村野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变迁。  村民们享受着21世界的富足生活的外壳,却有着20世纪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芯,这的确像是过去年代中,人们对于未来的未能详尽的想象。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里面有那么多的关于飞行车和转基因食物的描绘,却没提到任何一本书。  物质文明的进步是比较容易的,这就是我在梁锥新村得到的感触。它的背面就是,文化是多么难以改变,文化又是多么制约发展。  在采访中,我得到了一个鲜明得印象,黄夹镇有着为数不多的农民根本就不怎么感谢梁布森。这一点最初让我有些惊讶,后来又觉得有些符合情理。我觉得有几个因素是比较值得注意的:1、农民们对有钱人并无好感;2、他们不愿意面对受人恩惠的现实;3、他们确实难以摆脱过去的生活方式。  第3点尤其值得深思。我注意到,梁锥新村里有非常多的相关细节。不过,在走向所谓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弭,我想应该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的过程。  那么,梁布森的做法到底合适还是不合适?就采访到的信息来说,我觉得该把梁布森的赠与行为和鲁西牛业公司的前景分开来看。  给农民盖房,我想无论如何都是好事。谁住进比较大的、有自来水和暖气的房子,都会感到比较舒服,这是基于生理感受的常识。绝大多数村民对此都无异议。  鲁西牛业公司的前景问题就比较复杂。梁希森试图把黄夹镇的资源纳入公司化的调配系统,他觉得,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而他和愿意保留个体经济的农民们的小小矛盾,就积聚在这里。  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在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后面,本还有这么一句:“这在乌托邦中几乎丝毫见不到”。我们希望,梁锥村和黄夹镇,都不要成为梁希森的一个人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  同时,我觉得,梁希森对农民的抱怨也有道理。  [em9]<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