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苗族村寨发现光绪年间的告示文书
施秉县马号乡发现光绪年间的告示文书,内容涉及清朝滥派“夫徭”之事。此告示文书长0.9米,宽0.6料,是由宣纸(构皮纸)书写而成,共有文字422字,上有印章,落款为清光绪四年五月廿日。该文书由施秉县马号乡六合苗族村民邰根发现并收藏。文书说:“黔地初平,元气未复,休养生息,为善后第一要务。兹查夫徭一项,民虽供之有素,每每官派一夫,土司辄派数夫,勒令折价,更或指称误差,横加诈索,民间受累无穷,如地方官因公下乡,再用民夫,一年不定数次,则官吏下乡一次,土司得以科敛一次,兵燹子遗,实有不堪,丞应严行示禁。”
雍正六年至十一年(1728~1733年),清政府武力开辟苗疆,其目的在于“开通湘黔、黔粤通道……将所谓“外化之地”,纳入央王朝委派的流官统治,或委派外来军官去担任当地的‘土官’直接管辖,以增租赋,打通交通,以靖地方”。这一“武力开辟”行动,遭到了包括六合等地苗族在内的黔东苗族的强烈反抗,加之咸丰初年,苗疆连遭水、旱,虫灾,而官府“提甲追征,狱为之满”。咸丰五年(1855年),台拱南界高坡数千苗民因请求清王朝减轻苛征重索而遭到拒绝和镇压,群情激愤,顷刻之间,贵州东南千里苗疆,群起响应,张秀眉领导的持续十八年之久的轰轰烈烈的贵州苗民起义在台拱地区爆发。1864年,太平天国及各地起义先后被清政府镇压,清政府便集兵力镇压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义军。苗民起义失败了。为安抚苗民,清政府对于苗族地区的收刮有一点收敛。但是,地方土司和流官互相勾结,对苗族人民的迫剥仍未减轻,比如在派“徭夫”上,“官吏下乡一次,土司得以科敛一次,兵燹子遗,实有不堪”。于是只有下令“不得私派骚扰,用以均劳逸而培气”。如“胆敢仍有折价情事,或藉端妄派民夫,一经本司访闻,定行严拿究办,永远革除不贷”,并将文书“刊立石碑,永远遵行”。虽说公告文书从客观上对于抑制流官和土官对苗民的迫剥有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敛苗民”之事从来没有终止过。
紫夏2009.5.4
附:咸同苗族起义战斗遗址---施秉川洞
咸同苗族起义战斗遗址------施秉川洞
|
|